《国歌》和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这两首歌曲是我们踏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学习的曲目。这两首歌都曾经历过歌词的修改,接下来就让我来详细讲述它们的故事。
国歌的诞生历程
众所周知,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通常我们认为它是在开国大典上首次演奏的。然而,实际上在1949年初,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在布拉格召开,中国作为重要国家参与了这次会议。在开幕式上需奏国歌时,由于新政权尚未完全建立,中国代表团决定演奏聂耳和田汉创作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不过,当时的郭沫若对歌词中的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表示不太妥当,于是提议改成“中华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时候”。
展开剩余74%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政协筹备会议上,为了确定新国歌,面向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征集,然而大多数人感觉没有一首歌能够与《义勇军进行曲》相提并论,最后代表们一致倾向于使用这一曲目。尽管如此,郭沫若与词作者田汉依旧对此歌词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想法。周恩来认为,保留原歌词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,修改后的歌词在演唱时很可能无法引发同样的热情。毛泽东则一锤定音,强调没有必要进行修改,只有铭记历史,才能踏实地向前发展。
在文化大革命期间,田汉受到严厉批判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也因此遭到了连累,而《东方红》则成了当时的替代国歌。直到1978年,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才得以恢复,然而歌词仍然经过了一轮修改。1982年,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最终决定恢复原始歌词。直到2004年,《宪法修正案》第136条第二款明确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这一修正不仅巩固了国歌的权威性,也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。
第二首歌的诞生背景
第二首歌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43年,创作者是曹火星。那个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后期。民国时期的一本书《中华之命运》提出了“没有国民党,就没有中国”的口号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。作为回应,延安的《解放日报》随即发表社论,提出了“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中国”的观点。曹火星当时是革命队伍的一名宣传员,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他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,迅速写出了这首歌曲,最初的歌词是“他坚持抗战六年多”,但根据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,后来修改为“坚持抗战八年多”。
解放后,有一次毛主席休息时,听到了女儿的演唱,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认为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,而中国共产党仅成立了几十年,因此,应该先有中国,再有共产党,不能简单地说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”。基于此,他具体建议在“没有中国共产党”之前加一个“新”字,这样不仅更准确,也突出了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。最终,这首歌的歌词就形成了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版本,并将始终传唱下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优配-天创优配官网-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-配资正规网上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