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数码
专访重点汇总
视熙科技强调“All-in-One”一体化设计理念,产品定位为创作者内容生产的系统化工具。
初期送测1600台设备给主播和机构,真实反馈驱动产品软硬件持续迭代。
当前软件实现三年4000次迭代的产品节奏,硬件接近一年一版。
产品已适配国内主流及国际直播平台,强调完整生态适配能力。
当前直播行业并未触顶,实为从流量垄断向结构分发的转型期。
视熙科技不追求一夜爆红,而是希望通过长期积累打下产业基础。
前言
“我们从来没想做一个一夜爆红的产品。”在刚刚结束的视熙科技新品发布会上,一句看似“反流量”的表态,反而道出了这家深耕“创作者设备”赛道的公司底色:少讲情绪,多谈结构;不追爆款,专做“地基”。
网易数码专访了视熙科技创始团队,包括视熙科技天使投资人白永祥与珠海视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、总经理王文熹,围绕本次发布的All-in-One智能直播设备,回顾了他们从移动终端跨入“新内容硬件”赛道的思考,也回应了当前关于直播行业“是否已到瓶颈期”的现实争议。
从1600台送测机开始,一次以主播为底层单位的深度共建
“最开始我们送出了1600台机器给各个主播和机构,几乎是零利润。”王总坦言,设备刚起步时,AI协助、影像算法甚至产品的形态都不够贴近主播的真实需求,如潮而来的反馈让团队一次又一次地对设备进行修正、迭代。
在传统硬件逻辑里,用户是消费者,但在内容行业里,用户是创作者,是平台流量的生产者。大家早期对主播的理解其实是肤浅的,但后来这些专注于直播行业的人们意识到,主播不是“用完即弃”的用户,而是高度依赖创作工具的内容生产者。于是,从视觉算法调教,到低延迟推流优化,再到AI助播的反应机制,“一体化的创作设备”逐渐从概念落地为产品。
为什么选择现在做这件事?因为没人认真做
白总直言:“18年前我们做手机时,整个行业是拥挤的。但今天这个创作者设备的赛道,说白了,还没被大厂重视。”他指出,手机毕竟是个人消费品,市场机制成熟、玩家众多。而创作者设备,则是更强调系统性与服务能力。
Aiboo不只是直播工具,更是连接创作者、平台与观众的一个数据与情绪中枢。尽管眼下直播设备市场仍然小众,但趋势已现。直播已经开始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促进了就业,也带来了很多商品的流通。视熙科技表示,“从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做的确实是一件‘小事’,但我们更看重的不是市场热度,而是这个行业真正被忽视的需求。”
AI助播会外接API吗?“软硬算”才是底层壁垒
针对现场提出的“是否会将AI助播开放API接入其他平台”的问题,王总回应:“我们目前已经适配了几乎所有主流直播平台,包括国内平台、TiKTok国际版和欧版。至于是否开放API,我们的AI助播并非是纯软跟AI,而是软硬算三位一体的底层架构,需要专用硬件加速,放在其他设备上很难还原同样的体验。”
这一逻辑背后,是视熙团队试图确立自身产品壁垒的长期战略。过去三年,他们的软件版本迭代已近4000次,硬件则大概规划一年一版,以此维持节奏与品质。
直播行业进入瓶颈期了吗?他们的答案是否定的
“这个行业没有瓶颈,它只有过去那种由垄断的大主播和MCN机构主导形成的封闭的商业模式。”当前直播行业的发展不是放缓,而是从“流量造神”向“结构分发”转型。
数据显示,中国主播数量已达3800万,占线上就业总数近一半。只是过去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大主播、MCN或平台合作方,导致中尾部创作者成长空间有限。视熙科技表示,进入这个行业做直播设备的意义就是要降低门槛、提升效率,把流量权利下沉,让一个人、一台设备,也能做出有竞争力的内容。
而平台能力也正是视熙科技强调的一环,他们已在用户中心提供图文与视频教程支持,并通过软件识别自动推荐直播场景配置,帮助新主播快速上手。
不是做工具,是参与一次生产关系重构
“以前我是工程师写代码,现在是创业者做产品,心态变化不大。”王总总结说,这种转变更像是一个行业周期中的角色轮换,从幕后写手,到台前导演。在“内容即经济”的大时代背景下,创作者设备不再是边缘产业。
天创优配-天创优配官网-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-配资正规网上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